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隆起重机拆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科隆起重机拆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大众甲壳虫历届换代?

1、大众甲壳虫历届换代?

第一代甲壳虫

前传(1938年-1945年)

1938年,初代甲壳虫以“KDF wagen(力量贯穿快乐的汽车)”和大众“Volkswagen”之名正式降生于狼堡。相比初期的原型车,量产之后的它拥有了0.986L排量的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24马力,车重也仅为750公斤。

在同年4月20日,斐迪南·保时捷为德国汽车协会带去了“甲壳虫”的小比例模型,不知是出于对希特勒的畏惧还是确实喜欢这台小车圆润的造型,在场人员都对这台“小可爱”给出了高度评价,总之国民汽车计划进展十分顺利。

且以当时的技术指标来看,从任何一个角度,这台车都符合希特勒对当初对国民汽车的要求。

至于甲壳虫的名称,其实是在1939年大众车在柏林汽车博览会上参展之后,被美国媒体评论为它就像“一只可爱的小甲壳虫”,于是有了“甲壳虫”的绰号。

不过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在当德国上下都忙着庆祝国民汽车诞生的同时,远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汽车品牌太脱拉(Tatra)却坐不住了。因为他们发现元首“即兴发挥”的手稿和自家产品十分相似,且量产车型上还侵犯了自己“风冷散热设计”的专利,于是一纸诉状拍到了大众汽车面前。

可众所周知,真理从来都只存在于火炮的射程范围之内。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纳粹军队一路征战,直接杀进并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别说专利,就连生产工厂也一并归了德国。

再说回到我们的主角甲壳虫,由于战争突然爆发,这个刚刚诞生的“幼虫”也不得不穿上军装前往战场,成为了一名“童子军”。

在战争期间,超过五万台甲壳虫被保时捷的设计师通过提高离地间隙、增加四轮驱动和安装更强大的发动机等方法,改装了成军用车辆,当时德军还曾一度使用甲壳虫作为自己的战地指挥车,并随后衍生出了基本底盘Kubelwagen和两栖Schwimmhagen两款军用车型。

直到1945年,德国战败,整个国家几乎都成为了一片废墟,大众工厂自然也不例外。在《大众甲壳虫:浴火重生》一书中,记录了当时大众汽车厂的破败景象:“大部分车间的屋顶都被炸飞了,窗户上没有一片完整的玻璃”。

因此,工人们想要生产或维修车辆都只能在白天进行,彼时的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暂时被英国接管,甲壳虫生产计划才得以正式唤醒。

至此,甲壳虫才真正开始回归到民用汽车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暂时接管了大众汽车工厂并重新启动了甲壳虫生产计划。咱们接着来说,甲壳虫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世界公认“万人迷”的。

第一代甲壳虫

正传(1945年-2003年)

1946年,出于让解决西德人民的就业问题以及渴望在经济水平上大幅领先东德等多方面考虑,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开始继续生产第一代甲壳虫。除了依旧有“VolksWagen”的名字之外,另外一个还有一个车型代号——Type1。

当车辆生产完毕后,立刻就收到了英军递来的首批两万台Type1的订单,不过截止到1946年年底,大众才仅制造了10200辆甲壳虫,产能完全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到了1948年10月,工厂每三分半钟就能生产一辆汽车,每月生产2154辆。以这样的速度才能勉强完成来自德国的15000个订单和国外的7000个订单,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大好的市场形势并没能打动生来傲慢的英国人,或许是出于老牌工业强国的自信,让他们根本就不把Type1这种“低劣产品”放在过眼里。

于是在1948年3月,包括亨利·福特二世在内的一个代表团前往德国科隆,来商讨收购条款。甚至当时英国都做好了在最后关头将大众汽车工厂免费赠送给福特的准备,就是为了甩开大众这个“吊车尾”。

可很明显,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远见。时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欧内斯特·布雷奇却敦促福特公司拒绝了这一提议,他亲自对亨利·福特说出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福特先生,我不认为我们在这里得到的东西值一分钱!”

总之,在1949年备受“嫌弃”的大众最终还是交回了德国人手中,但负责人被换成了前欧宝汽车执行官海因茨·诺德霍夫。

“诺德霍夫”时代正式来临后,大众汽车开始盛行军事领导原则。会上的决议一般是“已经确定”,部分决议可以说是毫无商量余地,就像欧共体的农业部长会议一样。在封闭的董事管辖范围内盛行铁的原则,未经允许任何信息都不得外泄。

这样的规定现在看来或许有些古板,但不能否认他的确带领大众汽车走向了辉煌。

而我们的主角甲壳虫,也就顺便搭乘着东风开始了自己的“海外之旅”。1949年,在一位荷兰商人的努力下,甲壳虫正式开始销往美国。到了1951年,甲壳虫已经开拓了29个海外市场,总产量也达到惊人的25万辆。

可这仅仅是开始,从1962年第500万辆下线到1967年第1000万辆下线,甲壳虫仅用了5年时间。1968年,大众汽车首次在广告中将这台车称为“甲壳虫(Beetle)”,终于将绰号变成了大名。

时间来到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辆甲壳虫出厂,打破了福特公司T型车保持的生产纪录,成功登上了世界销量之最的宝座。但至此之后,服役40多年的甲壳虫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衰败之势,各地逐渐开始停产初代车型。

2003年7月30日,最后一辆车辆编号为21,529,464甲壳虫驶下大众汽车墨西哥工厂的生产线,随即这台车便运往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城作为永久收藏,南征北战65年的经典风冷后置后驱甲壳虫正式迎来了自己产品周期的终结。

第二代甲壳虫

1998年-2010年

别看最后一台初代甲壳虫2003年才正式下线,但实际上第二代车型早在1998年就问世了。

第二代甲壳虫其实就是1994年大众在北美国际车展上发布的Concept one概念车的量产版本,这也是国内玩家最熟知的一代产品。在许多时尚界人士眼中,它的出现完全就是开创了“复古未来派”的设计风潮。

只是到了第二代甲壳虫时,它再也不是那个人人都买得起的国民神车,摇身一变成了“时尚丽人”。基于PQ34平台的它换上了前置前驱,又加上了防抱死制动系统、侧面安全气囊、冷暖空调、收音机等等。

且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它不仅拥有最大功率85千瓦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还首次体验到了涡轮时代的澎湃动力。没错,就是老宝来身上那台最大功率110千瓦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

在整车的生命末期,大众还为它额外增加了最大功率75千瓦的四气门1.6L自然吸气发动机。虽然动力表现十分一般,但却显著降低了售价以及生产成本,只不过碍于性价比以及实用性等多方面原因,这一代车型的销量并不如前作那么好。

第三代甲壳虫

2011-2019

第三代甲壳虫是整个家族最后的产品,于2011年4月18日上海车展首发亮相,当时厂家宣称其为“21世纪的甲壳虫”。

针对这一代产品,其实还是有不少进步之处的。例如外观上对整体线条进行了优化,同时又加入了许多经典细节,与70年代W1300系列的甲壳虫有着颇多的相似。配合新时代汽车才有的LED日间行车灯,可以称得上是古典与流行的完美结合。

因为第三代车型完全就是大众集团模块化的产物,所以内饰和同时期大众车型并无不同,只是在仪表台、空调出风口、排挡杆基座等处都还保留前代的圆形元素,略微有些让人失望。

动力系统自然也是与时俱进,第三代甲壳虫拥有1.2TSI、1.4TSI、1.4TSI双增压发动机、2.0TSI发动机和2.5L发动机等多个动力总成,传动系统也从6速手挡到6速双离合、7速双离合应有尽有。

但无奈的是,更澎湃的动力和更现代的外观并没能让第三代甲壳虫重回巅峰。因为此时的它在大多数人眼中,都只是一台更加个性的“精装高尔夫”。由于销量一降再降,大众最终选择在2019年将该车系正式停产,且不会以混合动力/纯电动的方式推出下一代。

显然,大众是希望这台充满活力与古灵精怪的“小精灵”能够用最体面的方式退场,而伴随着最后一台甲壳虫驶出车间,故事到此也就正式结束了。

再见,甲壳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隆起重机拆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隆起重机拆解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